熱處理溫度和速度對力學性能的影響;
在電感式加熱設備中,正確選擇淬火溫度和加熱速度對工件力學性能有重要影響。硬化溫度與加熱速度有關。升溫速率增大,淬火溫度應隨之提高。由于加熱速度對鋼原始組織臨界點的位置有很大的影響,快速加熱會使自由鐵素體的相變移動到較高的溫度范圍內。
在初始組織為細小彌散珠光體時,快速加熱對A…點的改善作用不大,故淬火溫度不宜選用過高。原始組織較粗,相變時擴散距離較遠,相變過程也相應延長,所以工藝上應選用較高的淬火溫度。
如果淬火鋼的含碳量較低,且鋼中有較多的自由鐵素體,則此時的加熱速率為A。效果更好。所以對低碳鋼進行感應淬火時,淬火溫度升高幅度較大。
感應加熱設備淬火時,其在奧氏體狀態(tài)的停留時間往往非常短。由于奧氏體晶粒遲長,因此感應淬火溫度比常規(guī)加熱淬火溫度高,在loo~150℃下不會發(fā)生過熱。如458鋼制的工件加淬火溫度一般在820~840℃,而感應淬火采用900~915℃,淬火后仍可獲得細針狀的馬氏體。
A,在快速感應加熱條件下。點數(shù)雖然增加了,但只能提供一個大概的方向。目前還不能確定加熱速度對臨界點的影響以及使其發(fā)生偏移的幅度。
一旦加熱速度改變,淬火溫度也會隨之改變。淬火層的力學性能也受不同加熱速度的影響。通常認為,150~200℃/s的加熱速率有利于產(chǎn)品的性能。在低熱速條件下,淬火后的過渡區(qū)寬度越大,疲勞性能越差。為了提高感應加熱設備淬火件的疲勞強度,需要減小過渡區(qū)的寬度,但這只能通過增加加熱速率來實現(xiàn)。
在感應加熱設備中,當加熱速度不夠快時,由于材料的傳熱,有可能使過渡區(qū)域的溫度高于預調后的回火溫度,從而使過渡區(qū)域的硬度降低,強度減弱,因此即使是在較輕的負荷下,該部位也容易產(chǎn)生疲勞裂紋。
目前尚無可靠的方法來控制加熱溫度和加熱速度。
然而,在進行實驗研究或制定生產(chǎn)工藝時,可以使用嵌入在加熱表面上的熱電偶,或者使用光電高溫計。通過示波計對加熱曲線進行重新計算,得到加熱速度。
測溫時要注意零件表面清潔,不能有污漬。由于水汽、油煙和工件受熱表面的塵埃都會影響光電測溫儀的靈敏度。因此,近年來國內外開始了對雙波段光纖濾波光電高溫計的研究,并初步將其應用于生產(chǎn)。
|聯(lián)系海拓
第一時間了解我們的新產(chǎn)品發(fā)布和最新的資訊文章。您有什么問題或要求嗎?
點擊下面,我們很樂意提供幫助。 聯(lián)系海拓